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我在天堂的所有经历都见证:从主发出、影响天使并构成天堂的神性就是爱。事实上,凡在天堂者,都是爱与仁的形式,显现出无法形容的美丽,因为爱从他们的脸庞、言语和生命的每个细节闪耀出来。此外,每个天使和每个灵人都有一个属灵气场从他发出并包围他,凭该气场可知他们在爱之情感方面的品质,有时离得很远也能知道。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这气场是从他的情感和随之思维的生命,或从他的爱和随之信的生命流出的。从天使发出的气场充满爱,以至于打动那些与他们同在之人的生命至内层。这些气场经常被我感知到,并如此打动我。
天使从爱中获得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在来世,每个人都照他的爱转动。那些爱主、爱邻之人始终转向主,而那些爱自己之人则始终转离主。无论他们的身体如何转动,都是如此。
因为在来世,空间顺应他们的内在状态,方位也是如此;它们不像在尘世那样固定不变,而是取决于他们的脸所朝的方向。然而,并非天使转向主,而是主使那些喜欢行出来自祂的事之人转向祂自己。我们将在论述来世方位的地方详细讨论这个主题。
注:天使是爱与仁的形式(3804,4735, 4797, 4985, 5199, 5530, 9879, 10177节)。有一个属灵气场,就是生命气场,从每个世人、灵人和天使那里涌出、四溢并包围他(4464, 5179, 7454, 8630节)。该气场从情感和随之思维的生命流出(2489, 4464, 6206节)。灵人和天使始终转向自己的爱,凡在天堂里的人始终转向主(10130, 10189, 10420, 10702节)。在来世,对每个人来说,方位取决于他的脸所朝的方向,并由此得以确定,在尘世则不然(10130, 10189, 10420, 10702节)。
10702.“每逢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祂说话的时候”表当来自主的内在之物流入外在之物,并且外在之物接受指示时,外在之物的状态。这从“摩西”的代表,以及“进到耶和华面前”和“说话”的含义清楚可知:“摩西”是指含有内在之物的外在之物(参看10694节);“进到耶和华面前”是指当主流入外在之物时,这外在之物的状态,如下文所述;“说话”是指指示(参看10280节提到的地方)。至于“每逢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表示当内在之物流入外在之物时的外在之物,情况是这样:就教会、敬拜和圣言的事物而言,人们有两种状态。有些人转向主,从而转向天堂;而有些人转向自己和世界。那些转向主或天堂的人接受来自那里的流注,并被光照,因此拥有感知真理的能力在自己里面;这种流注从主经由内在之物进入外在之物。这就是此处“进到耶和华面前”所表示的。但那些转向自己和世界的人无法接受来自主或天堂的任何流注,从而无法被光照,没有感知真理的能力。因为关注自我使得世界流入,这种流注要么完全摧毁、要么驱逐、要么扭曲来自天堂的任何事物。因此,就教会、敬拜和圣言的一切事物而言,这些人陷入幽暗。这就是“摩西脸前的帕子”所表示的。此外,一个人的内层实际上照着他的爱转动,或说将脸转向他所爱的事物。那些爱主之人的内层转向主或天堂,因而在一个内在方向上;而那些爱自己之人的内层转向世界,因而在一个外在方向上。转向主意味着被主自己转动,因为没有人能凭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层。而转向自己意味着被地狱转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属于内在人的事物就被关闭,以防止此人事奉两个主人。
3078.“她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彼土利所生的”表示该情感的整个起源,这从“彼土利”、“密迦和拿鹤”,以及“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至于他们每个人都具体代表什么,这是无法阐述和解释明白的,原因在于:主对真理的最初情感的确追溯到祂在属世人里面所获得的神性事物(3019节);但祂的属世人仍拥有母亲的遗传元素,这些元素无法在一瞬间被分离出去,这也是祂情感的一个源头。这情感在其起源上的性质在内义上以“利百加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彼土利所生的”这句话来描述。
每一种情感尽管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一个简单实体;然而,它却包含如此数不胜数,以至于无法以任何概念来理解,更无法描述的细节在里面。因为每一种情感都含有一个人从婴孩直到这情感在他里面活跃时的生命阶段所获得的整个生命在里面。事实上,它甚至包含更多,因为它包括他因遗传而从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那里获得的东西。实际上,情感就是像他那样的整个人。在来世,一个人的情感有时会显现并呈现出他的模样。这种情感会表明他怀有多少对自我的爱和对世界的爱,多少对良善原则的爱,以及他拥有什么样的目的和功用。它会揭示出他有多少对良善和真理的爱,这良善和真理又是何性质,以及它们如何被组织起来,也就是说,它们是紧密结合,是松散结合,还是分离。所以它会表明这良善和真理与天上的秩序有多么一致或不一致。如刚才所述,这一切事物都能通过情感的显现被看到,因为情感就是整个人。这一事实对世人来说似乎难以置信,但却是真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